作者: 马琳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3-03-24 09:20
3月24日是第28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记者就公众关注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科科长、主任医师陈秀英。
记者:什么是结核病?
陈秀英: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常见慢性传染病,除头发、牙齿、指甲外,结核菌可侵入人体全身各个器官,主要在人体肺部,肺结核最为常见。肺结核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
肺结核通过呼吸道传播,常见症状有咳嗽、咳痰超两周或痰中带血,全身症状有午后低热、盗汗、胸痛、胸闷、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
记者:健康人如何预防结核病?
陈秀英;1.接种卡介苗:新生儿出生后尽快接种卡介苗。卡介苗是一种用于预防儿童结核病的减毒活疫苗,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之一。卡介苗虽然不能防止结核杆菌感染,但是可明显降低儿童患结核性脑膜炎和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风险,对儿童肺结核有保护作用。2.尽量减少感染机会:周围有人咳嗽咳痰要及时提醒去医院就诊;家人或者同学、同事有人患传染性肺结核,要及时隔离治疗,保持安全距离,减少接触;到密闭的商场、医院等高风险场所要尽量戴口罩;平时加强身体锻炼、营养均衡,每天保证充足睡眠,提高免疫力;在学校及其他人群集中场所,教室和宿舍要勤开窗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记者:什么是结核潜伏感染者?
陈秀英:结核潜伏感染是指机体内感染了结核杆菌,但是没有发生临床结核病,没有结核病相关的症状和体征,没有传染性。我国结核杆菌潜伏感染人群大约有4亿人,一生中发展为结核病的风险有5%-10%,是否发病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感染菌量多少,细菌毒力强弱,以及感染者自身的免疫状况等,庞大的潜伏感染者是巨大的结核病病原库,只有实行关口前移,主动开展结核潜伏感染筛查,并预防性治疗,才能加速终结结核病进程。
记者:如何判断是否为结核杆菌潜伏感染者?
陈秀英:一般来说,随着人的年龄增长,活动性范围增大,感染结核杆菌的几率就越大。每个人都是结核杆菌的易感者,都有可能感染结核杆菌。目前可以检测是否感染结核杆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主要有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皮试)、γ-干扰素释放试验、宜卡(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试验筛查。当PPD皮试后的硬结达到一定大小或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宜卡试验筛查阳性且经过X线等其他检查未发现活动性结核病灶,可以判定为结核杆菌潜伏感染者。
记者:潜伏感染者如何降低发病风险?
陈秀英:潜伏感染者可以通过预防性治疗以降低发病风险。一旦判定为潜伏感染者,可以采取两种方法进行预防性治疗,能降低60%-90%的发病风险:一种是化学预防性治疗,使用1-2种抗结核药物,服药时间3-6个月;另一种是免疫预防性治疗,使用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进行预防,每2周1次,共给药6次。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学生及教职员工、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等人群都是筛查结核病的重点人群。
记者:作为肺结核患者,如何早发现,提高成功治疗率?
陈秀英:当出现咳嗽、咳痰超过两周或痰中带血,或低烧、盗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肺结核可疑症状,就应考虑到患有结核病的可能,一定要及时检查。检查、诊断和治疗肺结核应到结核病定点医院,我市市级和县区级均设立了结核病定点医院。我国对结核病患者的诊疗实行减免政策,在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可以享受到免费查痰、免费痰培养、免费药敏、拍片有补助、免费全程提供一线口服抗结核药物。一般采取口服一线抗结核药物化疗,治疗原则是“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减少耐药发生。普通肺结核患者只要坚持6到8个月全程规范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能治愈。 记者 马琳